
狗咬吕洞宾——不识好人心
动物类
时间: 2025-09-06 03:29:56
基础拼音读法
gǒu yǎo lǚ dòng bīn bù shí hǎo rén xīn
这句“狗咬吕洞宾——不识好人心”是一句广为流传的歇后语,用生动的比喻表达了一个深刻的人性观察:好心未必得好报,善意可能被误解甚至反咬一口。
🧠 歇后语解析
前半句:“狗咬吕洞宾”
吕洞宾是中国道教八仙之一,以慈悲济世、普度众生著称,是“好人”的象征。而狗咬他,意味着对好人不但不感恩,反而伤害他。后半句:“不识好人心”
点明寓意:不懂得分辨善意,不领情,甚至反咬一口。常用来形容忘恩负义、冤枉好人、以怨报德的行为。
📚 典故来源
据《八仙得道传》记载,吕洞宾曾奉命收伏哮天犬(即二郎神的神犬),却因心生怜悯,擅自放它逃脱,结果反被狗咬一口。这个故事演化为俗语,成为“好心不得好报”的典型象征。
还有一种民间讹传版本认为,“狗咬吕洞宾”其实是“苟杳吕洞宾”的谐音误传。苟杳是吕洞宾的朋友,吕曾多次助他,苟却用极端方式“报恩”,让吕洞宾误以为被背叛,后才明白其良苦用心。
🌱 现实启示
这句老话在今天依然适用:
- 职场中:你真心帮人,可能被误解为别有用心;
- 人际关系中:善意的提醒可能被当作挑刺;
- 社交网络中:好心发声可能遭遇恶意攻击。
它提醒我们:善良要有智慧,助人要有分寸;被误解时不必气馁,因为真正的好人心,不需每个人都懂得。
这句歇后语像一把锋利的剪刀,剪开的是人情的伪装,也像一面镜子,照出的是善意被辜负的痛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