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知过不难改过难,言善不难行善难
生活谚语
时间: 2025-09-06 03:27:30
基础拼音读法
zhī guò bù nán gǎi guò nán, yán shàn bù nán xíng shàn nán
这句“知过不难,改过难;言善不难,行善难”是一则古训,出自北宋司马光所编的《资治通鉴·唐纪》。它用简洁的对仗句式,揭示了认知与行动之间的鸿沟,是一种对人性深刻的洞察,也是一种修身养德的警醒。
🧠 句意解析
- “知过不难,改过难”:承认自己犯了错并不难,难的是真正去改正它。因为改过往往意味着放下面子、改变习惯、承担后果。
- “言善不难,行善难”:说出善良的话很容易,但真正去做善事却很难。因为行善需要付出、坚持、甚至牺牲。
整句话的意思是:认错容易,改错难;说善容易,行善难。真正的修养,不在于说得多好,而在于做得多真。
📚 背后哲理
这句古训体现了儒家思想中的“知行合一”与“慎独修身”:
- 与“过而能改,善莫大焉”相呼应,强调改过是最高的善行;
- 与“言必信,行必果”一脉相承,说明言行一致是人格的核心;
- 与“知易行难”形成呼应,揭示认知与实践之间的差距。
在现实中,这句话常被引用于教育、管理、道德修养等领域,用来提醒人们:不要停留在口头的善意,要落实到行动中;不要只承认错误,要勇于改正错误。
🌱 现实启示
这句老话在今天依然适用:
- 在家庭中:父母教育孩子,不仅要让他们知道错,更要引导他们改错;
- 在职场中:领导者不能只说愿意承担责任,更要在行动中体现担当;
- 在社交中:善意的言语固然可贵,但真正的帮助才是温暖的根本;
- 在自我成长中:反思是起点,改变才是关键。
它提醒我们:真正的修养,不是说得动听,而是做得扎实;真正的善良,不是表态,而是行动。
这句古训像一把尺,量的是言行的距离;也像一面镜子,照出的是人性的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