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诸葛亮的锦囊--用不完的计
人名类
时间: 2025-09-18 01:34:54
基础拼音读法
zhū gě liàng de jǐn náng yòng bù wán de jì
“诸葛亮的锦囊——用不完的计”是一句妙趣横生的歇后语,既有历史典故的底蕴,又充满智慧的象征意义。
🧠 歇后语解析
前半句:诸葛亮的锦囊
指的是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为应对复杂局势,常将妙计写在纸上,密封于锦囊之中,交给将士在关键时刻拆阅执行。最著名的例子是他为赵云准备的“三个锦囊”,帮助刘备从东吴脱身,化险为夷。后半句:用不完的计
形容诸葛亮智慧无穷,计谋层出不穷,仿佛锦囊里永远藏着妙计,怎么用都不完。
📜 背后典故
在《三国演义》第五十四回中,刘备赴东吴迎娶孙权之妹,周瑜暗设圈套欲扣留刘备。诸葛亮预见风险,提前交给赵云三个锦囊,分别在不同阶段拆阅,巧妙化解危机,最终让刘备“得了夫人又不失荆州”,让周瑜“赔了夫人又折兵”。
这段故事不仅展现了诸葛亮的远见与谋略,也让“锦囊妙计”成为智慧的代名词。
💬 引申含义
这句歇后语常用于:
- 形容某人聪明绝顶、主意多得像开外挂;
- 夸赞应变能力强,总能在关键时刻拿出解决方案;
- 有时也带点调侃意味,用于形容“点子多但不一定都靠谱”。
以下是本网站推荐几句同样精彩的,比如:
- 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
- 刘备摔孩子——收买人心
- 关公照镜子——自觉脸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