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夏至未到,水把田荒。
自然谚语
时间: 2025-09-17 03:12:13
基础拼音读法
xià zhì wèi dào, shuǐ bǎ tián huāng.
这句“夏至未到,水把田荒”是一条古老的农谚,表面看是在描述农田被水淹的现象,实则蕴含着对气候节律与农事安排的深刻观察 🌾💧。
🌤️ 逐句解释
- “夏至未到”:指的是在夏至节气之前,也就是芒种节气期间(通常在6月初到6月中)。
- “水把田荒”:意思是如果在这个时期雨水过多,田地容易被淹,导致庄稼无法正常播种或生长,形成“荒田”。
这句话的核心是:如果在夏至之前雨水失调,尤其是过多,就会影响农作物的播种和生长,造成减产甚至绝收。
🧠 背后的农业智慧
在传统农业中,芒种到夏至是播种水稻、玉米、高粱等夏播作物的关键时期。这个阶段需要适量的雨水:
- 雨水太少:土壤干旱,种子难以发芽。
- 雨水太多:田地积水,秧苗腐烂,甚至无法下地耕作。
“水把田荒”就是对水灾风险的警示,提醒农民要注意排水、防涝,合理安排播种时间。
📜 类似谚语对照
这句谚语与其他节气相关的农谚形成呼应:
- “芒种不种,再种无用”——强调抓紧播种时机。
- “夏至无雨三伏热”——预示后期高温干旱。
- “夏至端午前,处处有荒田”——也是对早期水灾的警惕。
这些句子都是古人根据长期经验总结出的“自然日历”,在没有天气预报的年代,指导着千家万户的农事安排。
一句“夏至未到,水把田荒”,不仅是对天时的警觉,更是对生活节奏的提醒:顺应自然,才能丰收有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