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思而后行
劝诫类
时间: 2025-09-14 09:50:10
基础拼音读法
sān sī ér hòu xíng
“三思而后行”是一句流传千年的古训,出自《论语·公冶长》:“季文子三思而后行。子闻之,曰:‘再,斯可矣。’”意思是:季文子做事前总要反复思考三次,孔子听说后认为,两次思考就足够了。
🧠 词义解析
- 三思:并非确指“三次”,而是泛指多次、慎重地思考。
- 而后行:在行动之前,先经过深思熟虑。
- 整体意思:做事要谨慎,不能冲动,要经过充分考虑后再付诸行动。
📜 文化背景与典故
- 在古代,“三思”象征着成熟稳重与责任感。
- 孔子虽说“再,斯可矣”,并非反对慎重,而是提醒不要过度犹豫,以免错失时机。
- 后世多将“三思而后行”视为褒义,用来赞美一个人做事稳重、有远见。
📌 现实启示
- 在决策时,尤其是重大事务,三思可以避免冲动和错误。
- 但也要警惕“思而不行”,过度犹豫可能导致机会流失。
- 成功往往在于思考与行动之间的平衡。
这句古语是智慧与理性的象征。在快节奏的现代社会中,它提醒我们:慢一点,想清楚,再出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