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冬定果,年定瓜,正月十五定棉花。
北方俗语
时间: 2025-09-08 05:13:34
基础拼音读法
dōng dìng guǒ, nián dìng guā, zhēng yuè shí wǔ dìng mián huā.
这句“冬定果,年定瓜,正月十五定棉花”是一句流传于中国北方的传统农谚,蕴含着古人通过观察节气与天气变化来预测来年农作物收成的经验智慧。它是“看天种地”的典型体现。
🌿 逐句解释
冬定果:
指的是冬至前后天气的状况对来年果树的收成有重要影响。
如果冬至当天天气晴朗、气温适宜,果农认为来年果树(如苹果、梨、桃等)长势会好,果实丰收;反之若阴冷多雨,则可能减产。年定瓜:
“年”指的是春节,尤其是大年初一这一天的天气。
瓜类作物(如西瓜、南瓜、黄瓜等)对气候非常敏感。若春节当天阳光明媚,预示着瓜类作物将有好收成;若遇阴雨或寒潮,可能影响播种与生长。正月十五定棉花:
元宵节当天的天气状况被用来预测棉花的收成。
如果这天“红天”(晴朗无风,灯火辉映),棉花将长势良好;若风大或阴雨,则可能影响棉苗发芽和后期生长。
🧠 背后逻辑
这句谚语并非迷信,而是古人长期观察气候与作物生长之间关系的总结:
- 🌤️ 节气天气反映了大气环流的趋势;
- 🌱 农作物对温度、湿度、光照极为敏感;
- 📅 关键节日的天气被视为“全年气候的缩影”。
虽然现代农业已借助科技手段进行精准预测,但这些谚语仍具有参考价值,尤其在民间仍被广泛使用。
这句谚语不仅是农业经验的结晶,也是一种生活哲学:顺天而作,因时而动,敬畏自然,才能丰收安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