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处署不出头,割下喂老牛
北方俗语
时间: 2025-09-08 05:12:13
基础拼音读法
chù shǔ bù chū tóu, gē xià wèi lǎo niú
这句“处暑不出头,割下喂老牛”是中国北方地区流传的一句农谚,充满了朴素而精准的农业智慧。它形象地表达了农作物生长与节气之间的紧密关系,也是一种对时令的敬畏。
🌾 句意解析
- “处暑”:是二十四节气之一,通常在每年8月23日前后,标志着炎热天气的结束,秋季正式开始。
- “不出头”:指的是谷物(如水稻、高粱等)到了这个节气还没有抽穗(出头),意味着生长缓慢或失败。
- “割下喂老牛”:如果庄稼到处暑还没抽穗,就没有收成的希望了,只能割下来当饲料喂牛。
👉 简而言之:如果庄稼在处暑时还没抽穗,那这一季就算白种了,只能当草料处理。
🧠 农业智慧背后
这句谚语反映了农民对自然节律的深刻理解:
- 🌤️ 节气不等人:农作物的生长必须赶在适宜的温度和光照条件下完成关键阶段,错过了就无法补救。
- 🐂 化损为用:即使庄稼失败,也能转化为饲料,减少损失,体现了农民的务实与灵活。
📜 延伸俗语
类似的农谚还有:
- “处暑不出头,割谷喂老牛”
- “处暑满地黄,家家修廪仓”
- “处暑谷渐黄,大风要提防”
这些都围绕处暑节气展开,提醒人们合理安排农事,顺应自然节奏。
这句谚语不仅是农业经验的总结,也是一种生活哲学:做事要把握时机,错过了关键节点,再努力也难以回天。